我本人,作为曾经一无所有的小镇女孩,如何用9年时间逆袭

北大人民 建档 https://www.xiaomaiyunbao.com/

投入生活,你的成⻓会在不知不觉间发生。

文|陈大力

前段时间小某书一位博主(@是梓宝呀)发“你认识的普通人里的天花板是怎样的”,我非常不要脸地讲了自己的经历(其实也是因为前段时间居家,无聊就随手回答了),没想到成了我在小某书的第一个热评:

因为前几天你们说想要看我这几年做了什么事情而“得到了脱胎换⻣的人生”,我就先放出这个回答,因为它非常准确地概括了我做出正确决定,或者说赶上比较好时机的几个节点。

废话不多说。今天我就来复盘一次,对我个人来说,从18岁到26岁的巨变中,比较重要的契机/选择和相应的经验/教训/感悟。

1、努力读书,并且选一个好城市。

虽然本人时常被批评“在网上提过太多次学历,好像人生只有这么点说头”,但今天我又要说,这么多年来,我一直都会为自己及时地获得了一个好的学历感到满足跟庆幸。

比如高考结束后,我决定从内陆跑到沿海城市读书,是我人生进阶的第一步。而能做出这样的决定,家里也能支持,分数是非常重要的原因。比如,如果考上的是一般的大学,人很难下定决心跑几千公里之外去读书,很多人十几年的人生第一次去陌生的城市居住,还是因为那里有“很值当”的梦校。

读书也是非常好的跟一个城市“相处”的契机。去一个人人向往的大城市但不用担心工资、房租、通勤,且课余时间充裕,你就几乎可以全身心地接受那里文化的浇灌,这样,你的人生其实会多出一个充满想象力的选择——比如,如果不在上海读书,我不会决定留在上海。

我承认上海的金钱观非常影响我,我本来⻣子里是有一些些川渝人⺠追求安逸的偏好,但在我往前走的路上,“想要生活得更好,买得起漂亮橱窗里闪闪发光的东⻄”,这样的动力,90%都来自上海这个城市,有刺激,有羡慕,也有不甘落于人后。

作为小镇做题家,因为高考这样的跳板来到了上海并且决定定居,是我目前的人生中最重要的决定,可以说没有之一。

因为留在上海,19年年底我就让家里卖掉了我在成都的房子,后来又用掉了自己的一部分存款,用来做上海房子的首付。有人批评我“啃老”,我只想说...这可能应该叫优化资产配置,因为买下了这套房子后它的升值非常可观,远远超过在我家乡的房产的升值幅度。

卖房买房这两件事我都非常果断,因为...在看得⻅的利益面前没什么好犹豫的。过程中我也足够清醒地知道抓大放小,比如谈价时房东不讲信用地跳价10万,但这丝毫没有劝退我,因为我知道,“买到”,比“便宜了一点钱”重要太多太多,10万很快就能挣到了,我是在为自己争取平台。

你们看,人年轻的时候还在读书,不会接触到具体的工作跟行业,这个时候选择的学校和城市,会在非常大的程度上决定你未来发展的高度跟上限。

2、发展自己的“特性”。

我再讲下我是怎么抓住⻛口做文字自媒体的。

其实我承认,⻛口的出现能跟个人特质适配是运气非常好的,比如,如果我读书期间遇到的是短视频⻛口,那我是压根不会做自媒体的,原因很简单,我既不擅⻓,也不感兴趣。

而我之所以做文字自媒体,是绝对的兴趣先行。我从大一开始就每天写两千字日记,而高中的时候没空写东⻄,我就看,看《春宴》,看《追⻛筝的人》,看《第七天》,看无数不同的书。

后来发现,随着公众号的出现,网上很多人是喜欢看文字的,那既然我一直都在写,那就发呗。

但做自媒体也不全是写文章这一件事。

首先你需要坚持,认真想做账号,那么动不动断更是绝对不允许的。我本科时一直维持高频率更新,那时每天的生活就是非常机械地重复:上课、下课、写文章,上课、下课、写文章。我正儿八经坚持下来了。

坚持过后,你还需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方向,提高自己的产出的质量。这需要你深深进入自媒体市场,培养自己对内容的敏锐嗅觉,和优化产出的执行力。

从开始做号到现在,“陈大力”这个号的⻛格其实是阶段性变化的,你们可以对比我16、17年的文章跟现在的文章,你们会发现现在我的观点整体都经过了更多的思考,更能从自己和身边人的生活出发,解读得也更深刻,或者更贴合实际,这是我的成⻓。

从18年开始,我决定转型做情感博主(老粉会知道,我之前是写成⻓鸡汤的),很大程度上延续了“陈大力”这个号的热度。2015-2017年,在网上讲大道理是很好攒粉的,大家爱听,听得进去,也相信自己能实践之,但头几年鸡汤文的过于盛行也消耗了大家对它的耐心,现在再一看互联网,已经很少⻅大道理鸡汤的身影了,不是没人写,是真的没什么人感兴趣了。

于是我18年非常及时地决定转做情感赛道,毕竟人想要打鸡血的时间段就那么点,但想要爱和被爱的需求是永恒的......

决定转做情感赛道的同时我还把微博做了起来,18年把粉丝从6万做到了20万,到现在有40万。决定做微博一方面是它跟粉丝的互动会更方便,触达感更强一些,另一方面是,微博的商务资源⻓期来讲比较稳定。

通俗说,就是行业更卷了,而你要确保你卷得动,卷得跟得上。

自媒体是看起来简单,但真的去做了就会发现它是非常吃天赋、非常考验头脑也非常残酷的一个行业,比如我认识的一些公号号主,慢慢写不动了或者写不出新东⻄了,读者都感觉得到,一两万的阅读就慢慢降到五千,五千再降到两千,后来接不到广告,经济上没有回报,很自然就不再做号了。

总结就是:当⻛口到来时,结合你自己的特⻓去做选择。然后坚持,并且有策略地坚持,耐磨,有不断改变的魄力,才能吃稳这碗饭。

3、去吃苦,去真实的经历中吃苦。

经常有读者问我,觉得自己的性格这里那里不好,或者能力上这里那里有些缺乏,要怎么去改?我的答案是,你不用特意针对那些短板去“定制”一些训练,只需要动起手来,多做一点实际的事情就行。

我就是在非常真实跟具体的工作的过程中成⻓起来的,以前我做事过于随性,讨厌纠结于具体的细节(比如不愿意记时间记流程),也懒得照应别人琐碎的需求...这些都在我正儿八经的做自媒体的过程中纠正过来了。

我搞很多事情:

接广告——收产品,试用产品,写文案,拍照,按照甲方要求给大纲,给初稿二稿等等,修改;

写约稿——有实体杂志,比如《读者》《⻘年文摘》,也有app,比如“ONE”,还有一些不署名但价格高的营销稿,多的时候一个月为同一个客户写5、6篇。这些都写,挣到的数额不多,但积累了许许多多优质媒体的编辑资源;

卖货——有时候是跟商家合作卖货,比如以前在微博上卖电动牙刷;几年前也做过⻓期合作的模式,卖货的公司会有专⻔的工作人员跟我一起选品,选好过后在文案、折扣、发布日期等等方面都仔细核对跟考虑。

我还做过美妆号,运营过其他app的账号,比如小某书、绿洲,数据跟评价都还不错。

说起来就这么几行,其实非常锻炼人。比如有的广告反复修改到发布前,时间卡得很紧,我记得以前上海杭州两地跑,因为当天有发布任务,我在高铁上用手机给电脑开热点做预览,到了上海⻅到男朋友后第一件事是蹲在路边卡点把文章发掉。还比如广告真正发出去前变数会非常多,我记得以前某一次,时间内容都定好的广告被客户突然说取消了,当时年幼的我在高铁站众目睽睽中流下眼泪......因为很难过,“是不是嫌我的号不够好”......

但我后来就真的锻炼出来了,学会了怎么提前安排好工作的时间,一个广告再多变数我也能很平常心去看待,而且非常具体琐碎的工作中,我也真的在一点点变成熟,不管是跟人沟通的方式,还是“把事情做好”的自觉,都有很大的进步。

所以啊,我非常重要的一个感悟,是人要多做事,一件一件一件的事情,做完它们,就对了。在空想跟焦虑当中,自己的那些“不够好”是并不会被抚平的。

真的要去多做事,不管是读书,兼职,实习,工作,还是多认识朋友,多向⻓辈请教,或者了解新领域的知识,真的要去投入生活非常实际、难以逃避的浪潮里面,你的成⻓会在不知不觉间发生。

talk:

好啦,目前想到的就是这些,你们喜欢这种形式的分享吗?还有什么疑问,欢迎在评论区跟我交流。

图|《天使爱美丽》

点个【在看】,让我知道你的喜欢

上一篇:

下一篇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