端午过后,夏收进入关键期,根据联合国数据,作为我国夏收主要作物的小麦,其价格在5月份环比上涨5.6%,同比涨幅达到56.2%,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,“粮袋子”的重要性愈发突出。为保障夏收顺利进行,继前不久财政下达300亿种粮补贴后,近日,多部门也相继推出了一揽子政策。
据农业农村部介绍,我国夏收主要靠机收,为应对油价高企带来的的影响,“三夏”期间,小麦主产区普遍开设农机加油专用通道,开展“送油到田”服务,并实行农机加油专享优惠,各地优惠幅度普遍达到3%以上,湖北省最高优惠幅度达到7%。
机收虽然便利,但也会产生机收的粮损,而为了最大限度降低生产损失,农业农村部和发改委也联合印发了《2022年主粮作物机收损失监测调查方案》,要求对机收损失进行监测调查,尽可能将损失降到最低。
而备受关注的大豆种植也迎来了新的金融保障,财政部、农业农村部、银保监会日前联合发布通知,从今年起至2024年,在内蒙古4个旗县和黑龙江6个县开展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试点。
据了解,此前,由于大豆的收益并不稳定,为提高种植积极性,围绕大豆的保险产品有过不少,但这次试点的两类保险的保障水平最高可达大豆种植收入的80%,如此力度可见各部门对稳“油瓶”的决心。
小麦作为口粮作物,其重要性不言而喻,在多项政策的叠加影响下,截至6月6日,全国已收冬小麦1.67亿亩,收获进度达到55%。据农业农村部介绍,今年夏粮征收预计将呈现质、量、价“三高”态势,小麦、早籼稻、中晚籼稻、粳稻最低收购价格水平分别为每50公斤115元、124元、129元、131元,较上年均有提高。
相关报道:全国已收冬小麦1.67亿亩 “三夏”麦收进度过半
大规模小麦机收5月28日全面展开以来,各地各部门组织服务保障有力,全国麦收总体进展顺利,跨区机收总体通畅有序,已连续8天日机收面积超1000万亩。截至6月6日,全国已收冬小麦1.67亿亩,收获进度达到55%,麦收过半时间比去年提前2天。其中四川、湖北麦收已基本结束,安徽收获进入扫尾阶段,河南麦收进度过八成,江苏进度过半,陕、鲁、晋、冀即将进入收获高峰。(来源:人民网)
全力保障夏粮收购
日前,来自国家粮食和储备局及有关中央企业的信息显示,当前全国小麦收购陆续展开。据初步分析,今年夏粮收购仍将以市场化收购为主,预计收购量稳中有增,并呈现质、量、价“三高”态势。对此,一方面,要重点抓好做好粮食收购市场监管,严肃查处收购粮食压级压价、操纵价格等行为,积极营造良好的收购市场环境,从源头上堵塞漏洞、防范化解风险;另一方面,要全程全力做好夏粮市场化收购的主体培育、渠道拓展、资金筹措、服务保障等相关工作,真正做到“仓等粮、人等粮、钱等粮”。(来源:经济日报)
两部门:进一步加强粮食机收损失监测调查
为最大限度降低粮食作物生产损失,进一步加强水稻、玉米、小麦机收损失监测调查,农业农村部、国家发展改革委6月2日联合印发《2022年主粮作物机收损失监测调查方案》的通知。通知明确监测调查内容与范围,县域内水稻、玉米、小麦单季种植面积在50万亩以上的县,应随机收进度开展水稻、玉米、小麦机收损失监测调查,鼓励其他农业县开展监测调查工作。监测调查点要求在县域内随机选取机收地块,需覆盖所有产粮乡镇。(来源:财联社)
我国开展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试点
近日,财政部、农业农村部、 银保监会联合发布《关于开展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试点的通知》(以下简称《通知》)。《通知》要求,紧紧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,通过开展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试点,进一步提高农业保险保障水平,稳定农户种豆收益,助力提升我国大豆油料自给率。据悉,本次试点期限为2022年至2024年,试点地区为内蒙古自治区4个旗县和黑龙江省6个县。原则上,完全成本保险或种植收入保险的保障水平不高于大豆种植收入的80%。(来源:黑龙江日报)
(文章来源:21财经)
文章来源:21财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