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港金融怎样携手? 专家建议成立大湾区或深港金融协调小组

  日前,中国(深圳)综合开发研究院与香港一国两制研究中心联合举办“2022深港合作论坛”,探讨香港如何更好开启“由治及兴”新篇章,以及深港如何更好破解“双城”建设中存在的新挑战等议题。来自北京、广州、香港、深圳等地的10多位专家学者做了主题发言。

  深港应该加强创新机制衔接,推动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融合发展

  中国(深圳)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、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郭万达在开幕致辞中表示,未来五年是香港转型的关键期,就是要把有为政府和高效市场相结合;是发展的关键期,就是要发展经济、改善民生,是融入的关键期。香港北部都会区的规划和建设,和深圳提出的“20+8”战略新兴产业、制造强市的战略方针,为深港更全面、更高水平的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。

  香港一国两制研究中心总裁张志刚在开幕致辞中指出,当前香港正处于由治及兴的关键时期。展望未来,香港的发展机遇应该是积极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,在国家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。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》的颁布,为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提供了战略指引,国家“十四五”规划纲要中提到香港的八大中心地位,更是指明了新发展环境下香港再出发的具体路径。

  基于“一国两制”的制度优势,在深港已经形成了优势互补、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,在金融、基建、教育、医疗等领域合作的成绩有目共睹。在科技竞争加剧的国际背景下,国家将科技自立自强作为战略支撑,深港更应该强强联合,主动加强空间对接,创新机制衔接,推动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融合发展,产生“1+1>2”的效果,帮助国家科技向前迈进,共同建设世界级都会区。

  建议组建深港“双主任制”管理委员会

  中国人民大学“一国两制”法律研究所所长,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基本法委员会委员韩大元认为,香港回归25年来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,同时也要正视存在的问题与挑战。要发挥统战工作在团结不同党派、不同群体、不同信仰的团体和个人中的作用,扩大建设香港的积极力量。

  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、中银香港总法律顾问简慧敏就“未来香港金融和专业人才发展”发言。她指出,香港和深圳息息相关,需要协同发展。两地从顶层设计、要素便捷流动和软硬联通等各个方面都应加强对接。一是合作体制机制创新,建议组建深港“双主任制”管理委员会,就关键要素或领域组成两地高层领导的联合工作组,建立恒常沟通机制。二是巩固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,成立大湾区或深港金融协调小组,加快金融规则衔接机制对接,保持香港全球离岸人民币枢纽地位,打造大湾区创投中心和绿色金融中心。三是加强人才对接,推出针对紧缺和特定人群计划;建立“人才深港通”机制,共性较大的专业以备案制代替考试考核等安排;进一步推动法律、仲裁、金融等专业资格互认。

  中银香港首席经济学家鄂志寰就“构筑香港国际金融中心新优势”发言。她指出,香港经济进入新的发展时期,将迎来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和连接粤港澳大湾区和RCEP区域等新机遇,需要持续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。一是加大力度补足产业短板,打造世界级国际债券中心、绿色金融中心、金融科技中心,进一步提升金融基础能力的建设。二是深化大湾区金融合作,加快推进大湾区重点领域的规则对接、制度对接和金融基础设施链接,通过市场互联互通为香港金融中心提供新的增长动能。三是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和数字金融等新型领域,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全球竞争力。四是以底线思维防范金融风险,强化金融监管能力建设。

(文章来源:南方都市报)

文章来源:南方都市报
丰庭智能影音

上一篇:

下一篇: